英语学习系列-国内考试
这是我本科时对国内英语考试的评论。我将其收录于“英语学习系列”,作为补充。
我翻词典的时候看到了几个有趣的单词,因此高兴了一会儿。这让我想起了高中时以背单词为乐的时光。我那时热衷于刷英语分数,拿到过146/150的成绩,最后高考141/150。后来大一时通过了英语四六级以及雅思考试,有过五天内参加三场英语考试(雅思、六级和期末考试)的经历。在通过这些考试后,我发现国内英语考试几乎都是揣摩出题人心思的游戏。于是我写了这篇文章,用以记录我对英语考试分数与能力的一些思考。
我始终不觉得国内英语考试的成绩能真实反映英语水平——它反映的是考生解读出题人意图的能力。举例来讲,高中英语卷子中总有一类令人发指的题目:完形填空。我那时的正确率在19/20左右,但我觉得这只是说明我很擅长考试。原因在于,我们如果仔细分析这类题目,就会发现它所提供的四个选项在语法上都是正确的。那么这就意味着,我们只需选出在文章所提供的语境下最合适的选项。而这个语境,是由出题人改写过的作者意图。举个例子,假设一篇文本讲述了两个男孩一起旅行,途中A掉下悬崖,奄奄一息;B没有独自离开,而是在原地搜集物资救援A,最终A被救起,两人平安到家的故事。那么我们就可以注意到,出题人想借此歌颂友谊以及人性的善良。因此当我们面对”B stood on the edge, feeling ___ .”这样的题目时,就会知道需要选类似于”sad”的词汇——因为这样的话整个文本就可以达到先抑后扬的效果了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做完形填空有点类似于拼拼图,我们需要选择与周围色调或氛围类似的碎片。考试卷中与完形填空类似的题目还有许多。选词填空、为短文选择标题、推测作者情绪,甚至包括一部分单选题。这些题目大概占了40分,全卷分值的33%。
而到了大学,四六级考试的题目更让我觉得荒唐。这两场考试的文本有一个共同点:段落之间缺乏过渡。换句话说,它们的文本更像是许多材料生拼硬凑起来的。针对这类文本,我发现我根本不需要阅读它们。如果想得到高分,我只需要快速提取文本中出题人设置的关键词,然后把它们与题目一一配对即可。这类题目的特点是,考生如果使用答案解析中提供的”套路“做题,多半会做对;如果选择自己分析文本找关键词,基本上都是错的。我完全不知道这些考试除了考察”套路“之外,还有什么意义。
我虽然在这些考试里拿着高分,但我清晰地知道这种应试的做法对提高英语能力毫无帮助。对我而言,真正能提高能力的事情总是需要付出大量耐心。我曾经在一堆单词中积累词根,也曾经一连数月练习英语听力。而这些事几乎不会体现在考试成绩中。有趣的是,一味钻研答题技巧,而没有足够的能力做支撑的人,最终会卡死在瓶颈上。他们由于自己的急功近利,无法耐下性子慢慢积累,因此与真正优秀的人越落越远。他们不愿承认这一点,所以就用”天赋的差异“来掩盖与后者的差距。于是差距越来越大,这些人只能仰望那些成绩原本不如自己的人。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